膠東在線2月27日訊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站在山東新舊動能轉化潮頭的煙臺,正以創新繪就高質量發展的絢爛藍圖。

新年伊始,一組科技創新數據讓人眼前一亮:2022年,煙臺市22個項目獲得省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立項支持,數量居全省第1位;27家企業入選山東省科技領軍企業,居全省第3位,前三甲煙臺獨占兩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9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62%以上;省實驗室數量超過全省總數量的1/5……一串串亮眼數字的背后,是煙臺對創新發展的篤定和堅持。

區域之間的競爭,是經濟總量的比拼,更是創新能力的較量。為此,煙臺市于2021制定出臺了《關于科技創新強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圍繞科技創新的各個環節,配齊要素,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科技創新結碩果,科創平臺賦能是關鍵!2022年以來,煙臺市把打造高能級的科技創新平臺當作吸引人才的“強磁場”、原始創新的“策源地”和賦能發展的“強引擎”。

在煙臺高新區,中科環渤海(煙臺)藥物高等研究院第一批實驗團隊已入駐園區,并投入科研實驗;在煙臺黃渤海新區,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省實驗室一期主體15棟建筑已全部封頂,6名院士已經帶領實驗團隊圍繞煙臺市重大科技戰略需求展開基礎研究和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新藥創制省實驗室完成理事會召開和事業單位法人注冊,一大批科創平臺的成立,為該市開展“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打下基礎。
在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的同時,煙臺市也注重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該市推出“頂尖人才領航”、“領軍人才筑峰”等六項人才計劃,構建起“頂尖人才億元支持、領軍人才百萬資助、青年人才萬元補貼”政策體系,為企業創新打下良好的人才環境。

與此同時,煙臺市還持續改進和優化財政科研經費管理體系,推進科研立項支持方式由“單次支持”向“滾動支持”轉變。積極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累計幫助440家企業獲貸約25億元,居全省第一,平均貸款年利率約4.27%,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科研貸款成本。

對待科技創新的態度,就是對待未來的態度。日前,省委書記林武在煙臺市調研期間特別指出,要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不斷提升企業、科研院所科技創新的實力和水平,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金量和核心競爭力。

發揮三核城市作用,以創新激發動能。今年煙臺市將加快建設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省實驗室、新藥創制省實驗室、萬華全球研發中心等高能級平臺,引育高成長型創新主體,力爭年內省級以上科創平臺突破42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100家;力爭全年引進400名博士、5000名碩士、6萬名大學生。讓創新成為煙臺沖擊GDP萬億城市最硬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