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暖意濃。隨著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的到來,我市各地掀起全民志愿服務活動熱潮,將文明根植在這片熱土上。
志愿服務是城市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雷鋒精神是新時代有力的精神支撐和價值指引。近年來,我市不斷推動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拓展內容、創新形式、豐富載體,也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先進集體和模范人物,形成了志愿精神薪火相傳的可喜局面。目前,全市共注冊志愿服務組織1.2萬個,志愿者146萬人,志愿服務時長累計達2920萬小時。
微光成炬,點亮煙臺。今天,無數的“活雷鋒”、志愿者正在港城大地上傳播文明、播撒大愛,以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服務的豐碩成果,為加快建設更具競爭力的新時代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凝聚精神力量。
制度規范化
以制度化推進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
“美德信用還能當錢花,真好!2月21日,龍口市北馬鎮西劉家村,村民呂大姐掏出“美德信用卡”,把積分兌換成洗化用品,高興地合不攏嘴。
把無形美德變成有形價值,正是我市探索推行“志愿+信用”機制的集中縮影。我市將個人信用與志愿服務掛鉤,開展信用+環境整治、信用+幫扶助困、信用+移風易俗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通過信用積分兌換物品、兌換榮譽,使無形的信用成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有形價值。目前,芝罘區、牟平區、龍口市、海陽市、萊陽市、昆崳山保護區、長島綜合試驗區等7個區市建立了志愿者激勵回饋辦法。
健全的體制機制,是促進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服務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近年來,我市堅持以制度化推進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大力引導人們積極參與人人可為、時時可為、事事可為的志愿服務活動,建立完善了志愿者注冊、愛心文化培育、服務項目對接、表彰激勵回饋及多渠道投入保障等志愿服務活動運行機制,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不斷邁上新臺階、打開新局面。
我市每年都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典型評選活動,調動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的積極性。目前,已累計推出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14個,省級典型217個,切實增強志愿者榮譽感、獲得感。
有激勵也有考核。我市將志愿服務工作成效納入文明單位創建標準,把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和黨員參加活動情況作為重要考核依據,不斷強化志愿服務考核評估效力。
此外,市文明辦、團市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聯合成立煙臺市志愿服務學院,定期對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廣大志愿者和從業人員開展技能培訓,加大志愿服務工作研究,促進志愿服務專業化。
陣地全域化
建平臺抓隊伍強陣地夯實活動基礎
“大家把手抬起來,跟著音樂走……”近日,牟平區寧海街道政府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老年舞蹈愛好者們一早就開始了有滋有味的一天。大家一起交流溝通、鍛煉身體、陶冶情操,臉上掛滿了笑容。
陣地活起來,居民樂起來,小小實踐站透出大幸福。近年來,我市通過建平臺、抓隊伍、強陣地,大力推進志愿服務陣地“全域化”,文明實踐基礎不斷夯實,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深入。
我市全力推廣使用“志愿山東”平臺,把市縣兩級所有志愿服務客戶端、小程序全部轉移到“志愿山東”平臺,實行統一管理。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達到146萬人,志愿服務時長累計2920萬小時。
人人崇尚志愿者,人人爭當志愿者。在這種濃厚的社會氛圍中,我市依托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鞏固壯大志愿服務隊伍,縣鄉村三級分別建立17+N、5+N、3+N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全市達到1.9萬支。發揮部門行業優勢,建成民政系統“慈善義工”、婦聯系統“巾幗志愿者”、共青團系統“青年志愿者”、文明單位“學雷鋒志愿服務隊”等涵蓋2000多個單位、40余萬人的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加大社會化志愿服務組織的培育力度,統籌資源力量,通過組織發動、孵化培育等形式,共培育志愿服務組織1.2萬個。
我市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窗口單位、車站、核酸檢測亭等重點公共場所,拓展志愿服務陣地,廣泛設置有顯著標識的志愿服務站點,隨時隨地為群眾提供各類貼心服務,全市共建成各類志愿服務站點1.5萬個,實現應建盡建。
活動精準化
深度融入中心工作基層治理
全市各級志愿服務組織主動融入發展大局,瞄準群眾需求,及時提供志愿服務,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贏得各級贊譽。
孩子沉迷手機,親子關系緊張,學習狀態差……2月19日,棲霞市開展“為小”家庭教育進社區志愿服務宣講活動。面對開學之初的家庭教育問題,“蒲公英”家庭教育宣講團的20名志愿者,“一對一”地為80余個家庭分析、“支招”,向家長傳授生動有趣的育子方法,引導家長以積極心態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近年來,我市常態化開展“五為”志愿服務活動,每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達到13萬場次以上,涌現出“習語潤心”“愛在17”“盛蘭助老”等志愿服務品牌,實現與中心工作、與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
中心工作安排到哪里,志愿服務就跟進到哪里。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我市組織策劃“仙境海岸線你我共守護”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動員17萬名志愿者參與創城志愿服務,用行動傳遞文明精神、貢獻志愿力量。疫情期間,我市制定《煙臺市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應急服務保障工作手冊》,動員全市24萬名志愿者主動參與核酸檢測、物資配送、人員排查等工作,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貢獻力量,也在服務大局中實現了人生價值。
志愿者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務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我市積極暢通志愿服務有效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路徑,將社會工作者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人員管理組織架構,按照“方便群眾、易于管理”的原則優化組織網格布局,實現社會工作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共建共享。
同時,我市還創新開展“網格化+志愿服務”社區治理新模式,將社區劃分成網格,每個網格配備若干志愿者,精準回應居民需求,解決實際問題,激發社區治理活力。
(煙臺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苗春雷)